有一群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他们在中美两国之间生活工作并发展自己的事业,因自己独特的身份和美学语言再同台中脱颖而出,也同样可能因此遭遇到我们未曾预料的坎坷。
其中,有一群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他们在中美两国之间生活工作并发展自己的事业,因自己独特的身份和美学语言再同台中脱颖而出,也同样可能因此遭遇到我们未曾预料的坎坷。
本期节目,我们的客座主播 Queennie 邀请了两组在美国创立了自己品牌的中国设计师:PRIVATE POLICY 的瞿思颖、Haoran Li,以及 SNOW XUE GAO 的创始人高雪,来一起聊聊当下的 2020 年,在美国做一名中国设计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思颖:我从三月初就开始自我隔离,目前时尚业还有很多像面料店、辅料店、杂志都还没有开始工作,所以我还是在家工作。
Haoran:我们从巴黎时装周就开始自我隔离了,除了去showroom之外,就不会去任何地方了。现在是我回上海在酒店隔离的第九天。
高雪:三月中旬,纽约颁布居家令,我们整个工作室暂时关闭,开始统一在家工作,直到六月初工作室才恢复正常上班。
Queennie:这段时间美国发生了一个影响力很大的 George Floyd 事件,美国整个社会非常动荡,你们有感受到这个事件对自身的影响吗?
思颖:因为疫情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大家都在家里,对社交媒体上各种事件都比较关注,而此事件又是极少数从头到尾都有视频记录的,所以整个线上线下的讨论都非常激烈。
Haoran:我看到这个事件的时候很震惊,我周围很多朋友也是很支持「Black Lives Matter」的。我当时短暂地参加了第二天的纽约游行,最严重的那几天我跟思颖刚好不在纽约。
高雪:我住在纽约中城,刚好目睹了一些暴动的情况。某天下午就看到一群黑衣人在练习如何跟警察摔跤、斗殴,他们非常有策略地在讨论,一个人扮演警察,另外一个人就练习怎么抢夺警察的枪械。但是发布宵禁令之后,大概每隔二十米就会有警车在巡视,也逮捕了很多人。
打砸抢的行为大概持续了三到四天,很多商店都被抢夺一空。但这些暴行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得到了控制,宵禁就解除了,恢复到一个正常游行的状态。
思颖:在时尚界,种族歧视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我在纽约工作和实习过的地方都有非常多的亚裔员工,但在管理层的亚裔是非常少的。
平时关于亚裔的种族歧视话题就非常少,现在虽然反种族歧视的关注度非常高,但亚裔并没有得到重视。
Haoran:「BLM 」这个活动对亚洲人的推动远远没有对其他种族的推动那么大。
纽约有一家很有名的网红抹茶店叫Cha Cha Matcha,他的老板在网上做了一个歧视亚裔的举动,他装扮成日本人,录了一个丑化亚洲人的视频,他受到了很多抨击,于是他捐钱给 BLM 活动的组织,却没有向亚洲人道歉。所以我觉得亚洲人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地方要去努力,需要更多地发声。
思颖:当时我在美国上公立高中的时候,我是那里唯一的亚洲人,高二高三到了一个私立学校,除了我以外,还有两个韩国的学生。我觉得大家对我是那种表面上很友好,但是没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去了解你的文化和故事。
后来我来到纽约上大学,在疫情之前,我都觉得纽约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地方,因为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族群,我在这里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外国人。
但是疫情之后,我会发现即使是在纽约这个比较多元化的城市,种族歧视还是存在,可能很多人积累了一些对亚裔的仇恨在这个时期爆发出来了。
Haoran:我在加拿大的时候感觉他们其实完全不了解你的文化,对我来说也蛮难的,我不太敢在我的同学面前说中文。
大概到了2010年,中国模特或者亚洲模特开始在国际 T 台上走秀,当时我就非常欣慰,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也做到很厉害的事情,这些也都成为了我以后生活的灵感。
我觉得纽约的接受度是很高的,我在纽约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是外国人。就像去年,我们被选入美国设计师协会 Vogue 时尚基金,我们是历史上第一个被选进去的中国人,之后发现在入选名单里面也会有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等,这也证明美国的时尚界是非常包容的一个环境。
高雪:我是经历过艺考高考,本科在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在本科毕业之后,我才来到纽约的 PARSONS 读硕士。前几年我都对美国没有一个很大的概念,很多灵感都是发掘自身。有的时候我觉得纽约特别像一个国际空间站,每一个个体只代表他自己,在这边确实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人和非常新鲜的想法。
关于文化尊重,这个展览本身就叫「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更多表现的是通过别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当时展示的产品更多是国外的设计,很多设计师可能都没有亲自去过中国,他们的设计是对中国的想象和幻想。同时,他们也添加了很多亚洲其他国家的一些元素来达到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看完这个展的一两年后,我们品牌自己做过一个讲生活在西方的亚洲青年人的秀,当时我们的主题与那个展览有一些联系,我们的秀叫「Breaking the Looking Glass」,就是打破看亚洲或者中国文化的滤镜。我们中国青年已经融入到很多西方各行各业中,很多西方人也想要来到中国和亚洲,把他们的产品卖到中国市场。那我们想要展示给西方的就是真正的亚洲青年的形象是怎么样的,我们来打破这个 「Looking Glass」
关于文化挪用,我觉得要看他在用这个文化的时候是不是丑化了这个文化,如果是丑化了所挪用的文化那就是不行的。这个展其实也给了在美国的亚洲人一种身份认同感。
如果中国有设计师来做一个从中国自己的角度出发的展览当然是更好的,我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这样一个展。
高雪:设计师创造美丽的衣服,有时候不需要上太多的文化枷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可能只是截取某个文化的部分作为灵感,我们需要关注的更多是这件衣服最后呈现出来是不是美的,以及背后的故事。
思颖: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一直很关注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想法。
另一方面,我们在美国去了解纽约当地文化或者美国文化,其实还是从外国人的角度去了解它,发现一些我们觉得非常新颖的东西,但可能美国出生的人会没有什么感触。我觉得我和浩冉还是站在中国设计师的角度和定位去做品牌的。
Haoran:相对于之前的设计师,我们更想把自己的文化展示出来,可能我们在中国长大,对自己的文化非常了解,也更有自信。
2018年秋冬走秀发布,我选择在一家曼哈顿最大的中国餐厅 JingFong 举办。这家餐厅真的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广式茶餐厅,我对这里很有情怀。当时我去联系他们,说要在纽约时装周期间在这里走秀,一开始他们的反应是比较惊讶的,无法想象那样的事情发生在这样一个场合,幸运的是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他们已经连续两季提供赞助,希望我们过去走秀。
我觉得设计师需要真正去了解一个文化,对于只看到敦煌壁画多么美丽的国外设计师来说,他可能只能吸取表面。中国文化是非常丰厚的,这是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非常宝贵的财富。
Queennie:我觉得这一代的年轻设计师可能在文化上会更加自信,自身深刻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就可以非常自然地表达在作品中,不会太刻意或者像在利用这个元素。
思颖:在国外,他们会受到李小龙那一代功夫电影的影响,年轻人会觉得这个很酷,比较特别,比如一些唐装和龙的元素,。
另外,PRIVATE POLICY 也有把纽约下城区的一些精神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如我们提到西方对亚洲青年的刻板印象,西方人会觉得亚洲人都是学习很好的,所以我们用GPA满分4.0的设计元素放到了一个比较街头坏小子式的棒球夹克上,形成了一个对比和碰撞,大家会觉得比较新颖。
思颖:很多人对中国的了解确实比较少,我们也发现很多国外的年轻人非常想了解中国,所以我们应该更加自信,更加团结,在自己面对不公时大胆去表达。
Haoran:对于 PRIVATE POLICY ,我们从上一季开始就已经把一部分的样衣转移到中国来制作了,在纽约只保留相对复杂的秀款制作,所以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方式去适应了现在的变化。
九月份的时装周还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可能要更多去做一些线上或者数字化品牌的研究。
高雪:我觉得2020年真的是见证历史的一年,很多在成熟品牌工作的朋友都丢掉了工作,很多公司都有非常大比例的裁员。但事情总有两面性,这也给到时尚行业很多反思,首先就是在工作方式和机制上出现一个逼迫性的改革,疫情期间在家工作,我们都觉得效率蛮高的,沟通很高效,每次沟通你会先在脑海里总结一下,再去沟通。包括前段时间,时尚行业也有在倡导时装周日程的调整,这都是变革,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亚洲设计师,我觉得我们还算是比较幸运的群体,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市场去发展。目前我们工作都还是非常乐观的,接下来的九月份的发布,线上 showroom 的销售都在着手进行中。